1、聽聲音:這是銀元鑒定的主要方法。凡成色高的銀元,聲音一般較溫和悅耳。不足成色的銀元,因含銅量高,聲色發(fā)啞、急促而又渾濁。假銀元音長尖高或低悶;
2、看外觀:真幣使用壓力適度的沖壓,將銀幣冷壓成各類文字、圖形、花紋,其顏色光鮮自然,邊緣線條粗細勻稱,間隔也疏密一致。
光緒元寶是清朝光緒年間流通的貨幣之一。湖北兩廣總督張之洞率先引進英國鑄幣機鑄造銀元和銅元,隨后各省紛紛效仿。共有19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外,地方省鑄造的銅元,都在其正面上緣刻有省名。光緒元寶是清光緒年靠前批流動大面值貨幣,也是中國靠前批引進海外技術印發(fā)的流通貨幣,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在中國近代機器鑄幣史上屬一個大系列,其鑄期歷時甚長(從光緒二十二年—光緒三十四年[1896至1908年]),經(jīng)歷數(shù)十載,幣模幾經(jīng)更換,即使同一鑄造年份亦往往由于修模、幣材、工藝技術、工廠管理等諸多因素,造成版別異常繁雜。
銀元一直在中國的流通領域里占據(jù)重要位置。銀元,始于上海銀餅。清朝末年,上海一些富商經(jīng)營“沙船”生意,這種船專營由北方運鹽到上海,由南方運黃沙到北方,這種黃沙混合石子和泥土叫作“三合土”,是建筑物的主要材料。這種運沙船廠,雇用大量員工,每月發(fā)工資時,為避免稱量碎銀引起爭執(zhí),故就讓富商王永盛、郁深盛等人自鑄銀餅,要求每一銀餅值白銀5錢。在市面上見到的是清朝咸豐六年所鑄。隨后,墨西哥商販到中國購買商品,帶進來墨西哥的銀元,又稱墨銀,它是用機器鑄造的,分量更準確,每個含銀7錢3分,庫稱是7錢2分,上面有一只鷹,俗稱“番餅”,又名“鷹洋”或“洋鈿”,有人甚至稱作“番佛一尊”,可見當時一般人對銀元的重視。光緒年間,銀元大量鑄造,上面有一條龍,叫做“龍洋”。民國時期,先后鑄造有孫中山側面頭像和側面頭像的銀元,又稱“孫小頭”和“袁大頭”,重量均為7錢3分。100個銀元的重量有73兩,不可能帶在身上,因此市面上大宗交易時,都用錢莊的“莊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