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訴訟時效中止與中斷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是什么?
1、發(fā)生的時間不同。時效中斷可發(fā)生在時效期間的任何階段,時效中止只能發(fā)生在時效期間最后6個月內(nèi);
2、法定事由不同。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是當事人主觀意志可以決定的事實,如***、請求時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是當事人主觀意志不能左右的事實,如不可抗力、債務人失蹤等;
3、法律后果不同。時效中斷,中斷的法定事由發(fā)生前已經(jīng)過去的時效期間不再計算。
二、訴訟時效中斷的條件
根據(jù)《民法典》第195條的規(guī)定,中斷訴訟時效的事由包括提***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請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承諾)。這些事由區(qū)別于中止訴訟時效的事由,都是依當事人主觀意志而實施的行為。訴訟時效的目的是促使權利人行使請求權,消除權利義務關系的不穩(wěn)定狀態(tài),從而訴訟時效進行的條件是權利人不行使權利,如果當事人通過實施這些行為,使權利義務關系重新明確,則訴訟時效已無繼續(xù)計算的意義,當然應予以中斷。
《民法典》靠前百九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訴訟時效中斷,從中斷、有關程序終結(jié)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一)權利人向義務人提出履行請求;
(二)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
(三)權利人提***訟或者申請仲裁;
(四)與提***訟或者申請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1.***。即權利人依訴訟程序主張權利,請求人民法院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行為是權利人通過人民法院向義務人行使權利的方式。故訴訟時效因此而中斷,并從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時重新起算。
2.請求。這里指權利人直接向義務人作出請求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這一行為是權利人在訴訟程序外向義務人行使請求權。改變了不行使請求權的狀態(tài),故應中斷訴訟時效。
3.認諾。即義務人在訴訟時效進行中直接向權利人作出同意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诹x務人認諾所承擔的義務,使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重新得以明確,訴訟時效自此中斷,并即時重新起算。認諾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包括部分清償、請求延期給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擔保等。
對于訴訟時效中斷的相關情況認定,應當嚴格按照訴訟時效中斷的相關情況來處理,如果對相關情況的認定存在異議的,比如訴訟時效中斷的原因和條件進行處理的,還必須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相關情況來處理,避免出現(xiàn)法律適用錯誤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