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錢幣之一。北宋神宗趙頊,元豐年間(公元1078年~公元1085年)鑄造。有小平,折二錢和鐵錢。書體有篆書、行書、隸書三種,互成對錢。版別極其復雜,其中以背月小平錢,小平大字篆書,隸書比較少見,另有鐵錢,其中背“陜”者罕見。那元豐通寶母錢如何區(qū)分?怎么鑒別真?zhèn)文兀肯旅婢头窒韼讉€小方法給大家。
一、宋母是分檔次的:樣錢,原母,一次,二次,三次。淳化的原母直徑應該是27.5mm,母錢的價格取決于版別,模次。
二、邊緣稍薄,中間稍厚,這種母錢應是標準的2次母錢。另母錢一定要廣穿!因為銅有一定的收縮率。穿向內(nèi)得擴展,必須大;徑要縮小,也必須大.修了穿,穿徑肯定要大,是脫模需要.錢徑大是必然的現(xiàn)象,因為子錢要磨輪所以小。冷縮是很微妙的變化,不重要。母錢和厚度重量關(guān)系不太大。母錢是整體放大,外徑大,內(nèi)徑大,穿徑稍大精修,不一定厚,精整。必須同版比較,文字也稍微大些。
三、“從理論上來講,在不考慮品相的前提下,所有的錢都可以當母錢。”——這個理論的大前提就是錯誤的,母錢和子錢,無論其內(nèi)涵如何,定義上是有本質(zhì)區(qū)別的。母錢就是母錢,子錢就是子錢。從宋錢鑄造量來說,鑄母(用于鑄造子錢的母錢)數(shù)目是可觀的,不會象明清那么少,所以并不十分神秘,普通版的母錢目前市價應在幾百元左右。
1、錢徑大于子錢:應是相對概念,北宋同版中又分大小樣的不少見,它們的母錢肯定不同。
2、銅質(zhì)精良:沒有任何證據(jù)表明母錢一定是白銅的。白銅可能與鑄地和爐次有關(guān)。
3、字口深峻有拔模斜度:應是版別而定,如政和重和樣應有此要求,但是圣宋隱起文就不一定有這個要求了。
四、修穿的未必就是母,但是母錢必須修穿。大錢母錢需要撥摸斜度的并且前后地章一定要修的。小平母錢跟厚度沒有直接關(guān)系,鑄母只要能翻砂就可以,不需要厚度,但是直徑是關(guān)鍵。因為翻砂倒模只會減小直徑而不會減小厚度反而是增加厚度的。
五、同版對比下:字精、背輪清、背正(少有移范)、稍大、稍厚、穿口精修、碟形(中間厚、至外輪邊緣逐漸變薄)、地章有油膩感……符合以上條件可適當放寬,并不絕對。修穿是母錢的必要條件,即母錢必須修穿,修穿不一定是母錢。
溫馨提示:錢幣收藏是一種文化傳承,收藏不僅是一種興趣,更是對文化的一種保護。熱愛收藏的藏友歡迎加入錢幣收藏交流,為大家提供交流、鑒定、回收、估價服務。實時行情變化一手資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