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海關大龍郵票”通稱“大龍郵票”,1878年7月-9月(光緒四年)清***發(fā)行,選用“江山云龍”圖案,雕刻銅板凸印,他標志著中國近代郵政史的開端,象征有著數(shù)年千年郵驛通訊歷史的中國,進入了現(xiàn)代通信新時期,在中國郵政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有“中國靠前郵”之譽,被奉為稀世真品,其收藏與***價值自然不言而喻。
海關一次云龍郵票又稱海關大龍郵票,俗稱“大龍票”,集郵界習慣稱為“海關大龍”。1866年中國清代海關兼辦郵政,1878年清朝***在北京、天津、上海、煙臺和牛莊(營口)等五處設立郵政機構,附屬于海關內,擴大**郵務,上海海關當年即印制以龍為圖案的一套郵票發(fā)行,郵票圖案正中繪一條五爪金龍,襯以云彩水浪,郵票票面上印有“大清郵政局”字樣,是中國靠前套郵票。全套共3枚,面值以銀兩為單位:一分銀(綠色,寄印刷品郵資)、三分銀(暗紅色,寄普通信函郵資)、五分(桔黃色,寄掛號郵資)。郵票主圖為蟠龍,襯以云彩水浪。圖幅為22.5x25.5毫米。齒孔度數(shù)為12.5。雕刻銅版凸印,上海海關造冊處印刷廠承印。分三期印制發(fā)行,分別稱“薄紙大龍”、“闊邊大龍”和“厚紙大龍”。
大龍郵票從最初天津、北京等5個城市使用,以后逐漸擴充到宜昌、廈門、漢口、溫州、蕪湖、鎮(zhèn)江、九江、寧波和大沽共14個城市。中國郵票博物館藏有1枚大龍5分銀票,銷有英文朝鮮釜山郵戳,是枚孤品。此外,曾見有1枚大龍3分銀票銷有清楚的廣州海關小圓戳,估計是請求蓋銷票,因為大龍郵票并未正式發(fā)給廣州海關。
大龍郵票印刷總數(shù)約100萬枚,因為已過去了一百多年,絕大部分大龍郵票已經銷毀,目前保存在集郵界的已不及總數(shù)的十分之一,各期的大龍郵票中,闊邊5分銀票印刷數(shù)量最少,紙張很薄而極易破損,品相完好的舊票已頗難得,新票屬于珍品。普通集郵家收集中國早期票時,不分薄紙、厚紙和闊邊,甚至新舊混合(薄紙1分銀新票較舊票易得),只要湊齊1分銀、3分銀、5分銀3枚1套即應滿足。
大龍實寄封流傳下來頗少,不足500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