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和幣之間的差異,可按成因歸類,也可按大小分等。
一、按差異的成因歸類:
1、官方造成的差異——如版別差異、錯幣異常等
2、非官方造成的差異——如戲作著色、自然銹斑、故意造假等
二、按差異的大小劃分等級:
1、重大差異——構(gòu)成錢幣的基本要素(主題、材質(zhì)、式樣、規(guī)格、面額、圖案、年號、國名等)不同。 例如:面值2000元的齊白石公斤銀幣,跟一般齊白石公斤銀幣相比,面額不同;跟齊白石公斤金幣相比,材質(zhì)不同。 (本項內(nèi)圖案不同”不是指圖案局部的細小差異,而是指整個圖案完全不同。)
2、明顯差異——無需對比、一眼就能看出的差異,例如:本色和彩色、整體霧狀和鏡面之別等。
3、不明顯差異——需要仔細觀察、進行對比才能發(fā)現(xiàn)的差異,例如:錯幣上個別文字筆畫的差異,不同版別造成圖案局部(如熊貓幣中的竹葉)細小差異,局部霧狀和鏡面之別,等等。
4、微末差異——肉眼難以發(fā)覺、需要借助放大鏡等工具才能發(fā)覺的差異。
兩枚幣之間如果存在官方造成的1等或2等差異,可以視為不同的幣,其發(fā)行量應該分別計算。 官方造成的4等差異一般可以忽略。
非官方造成的差異均可忽略。
因為稿幣不是幣,而是設(shè)計制造錢幣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實物資料,所以稿幣和正式發(fā)行的幣之間的差異,不是幣和幣之間的差異。
以上觀點,并不成熟,希望能夠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