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每種錢幣的認識都有一個由淺到深的過程。外匯券作為一種特別的人民幣被外界接受和認識,必然滯后于普通的人民幣。就像人們認識錢幣先是從古錢幣開始收藏,后來延伸到民國幣和早期人民幣,特別是對三版、四版進行挖掘,極富有時代特色。隨之,開始了對人民幣特種形式的收藏——紀念幣、紀念鈔再到連體鈔。這幾種特殊形式不管怎樣還寫有“中國人民銀行”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發(fā)行單位,而外匯券作為人民幣的特種形式,其發(fā)行單位是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銀行”直接發(fā)行的,是含有外匯價值的人民幣代用券。它只能在指定的范圍內與人民幣等值使用。中國銀行從1980年4月起發(fā)行外匯兌換券。外匯券嚴格的說是一種票券,印有與人民幣等值的面值,可以單獨使用,有購買能力,而且購買力與當時的人民幣鈔票不同,屬于一種集券、幣于一身的特殊的貨幣。1995年1月1日停止流通后,它只具有收藏價值。
人們對外匯券的價值的認識,是隨著早期人民幣的升值而逐步深入的。從其價值屬性看,它帶有“物以稀為貴”的特征,外匯券的稀少程度幾乎和二版幣相提并論,遠少于第三套人民幣。從發(fā)行年代看,又介于三版和四版幣之間。因其稀有,所以她的價值應該在三版之上,二版珍幣之下。當然,雖然其價值屬性如此,但在市場表現(xiàn)上并不一定會走在三版幣之前,這有兩個原因:一是三版幣是主要流通幣,外匯券是特定人群使用的特種幣,無論研究還是收藏,人們習慣于從主流入手,然后延伸到支流。二是市場因素的影響,因為稀少,不利于眼下的炒作,所以它的優(yōu)點也變成了它的短處,其缺乏爆發(fā)式升值的態(tài)勢,但并不是說它的價值不能顯現(xiàn),它會以一種階段性爆發(fā)的形式呈現(xiàn),穩(wěn)步上升或者亦趨亦步是它的主要形式,也就是說它是個符合收藏規(guī)律的“慢?!?。
人們對外匯券中“珍品”的發(fā)掘比較晚。在缺乏大資金推動的情況下,外匯券中的幾張珍品猶如淹沒市井的“夜明珠”,目前被人踢來踢去,有時還會當做絆腳石,棄置一隅。像“火炬水印一角”,全國僅存有四五萬張,那相當于背綠水印的數(shù)量,可火炬一角目前的價位只有200多元,而背綠則2000以上,背綠水印則有幾萬元一張。兩者相差幾千倍。一旦有大資金坐莊,相信火炬一角就會直線上升,到時候又有很多人后悔不已。所以,市場不缺資金,缺的是發(fā)現(xiàn)價值的眼睛。大家寧可扎堆去抄價值不大的1分、二分、五分紙幣,眼下卻沒有人率先推動“火炬一角”的價值還原。當然,我相信國內會出現(xiàn)具有戰(zhàn)略眼光的大玩家,估計目前正在悄悄備貨,只是不到拉升的時機而已。
外匯券價值超越之路是場持久戰(zhàn),說是持久只是相對于二三版人民幣而已。其實,真正留給大家上車的時間不多了,君不見風起云涌的大市場,總是彌漫著此起披伏的硝煙,我離開錢幣市場僅僅兩年,紀念幣板塊已升了三四倍。三版大團結從一萬多升到了5萬,8002也從3元飛到了7元。人們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富的觀念指引下,奇跡一個個在誕生,那么,外匯券這場即將到來的盛宴,還能等待多久呢?持久持久,持的要久,抗戰(zhàn)抗戰(zhàn),現(xiàn)在就戰(zhàn)。試想一下,如果一張上百的火炬水印,變成了幾千上萬元,那么一切的等待和委屈,都會化作你臉上的笑顏,讓你充滿了勝利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