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郵票,雖有數(shù)量龐大、種類繁雜等鮮明特點,但因其歷經(jīng)戰(zhàn)火,存世量非常少,其中有不少珍郵,以加蓋郵票和孫中山頭像的郵票等為代表,其具有很高的研究鑒賞價值,受到眾多郵票收藏愛好者的關(guān)注。
辛亥革命勝利后,在南京成立了臨時***,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中華民國成立后,清朝的郵票即不應(yīng)再用。最早的民國郵票,即在清代倫敦版蟠龍郵票上加蓋文字“中華民國”使用。
一、清代蟠龍加蓋票
清代蟠龍加蓋票。自1912年3月起,發(fā)行只加蓋“中華民國”的蟠龍郵票。實際加蓋的方式有3種:一種是加蓋宋體字“中華民國”;另一種是“大國字加蓋”;第3種為加蓋楷體字“中華民國”,也是15枚。
其中加蓋“臨時中立”和“中華民國臨時中立”的郵票,由于實際發(fā)行量很少,留存下來的也不多,是中華郵政的珍郵之一。
二、“宮門倒印”郵票
“宮門倒印”郵票。1913年,中華郵政正式發(fā)行靠前套倫敦版帆船普通郵票。因次年“一戰(zhàn)”爆發(fā),在英國印刷的郵票難以按時運到,改由北京財政部印刷局印刷廠依照倫敦版帆船郵票的三種圖案另行雕刻印制,習(xí)稱“北京老版”或“北京一版”帆船郵票。此套郵票的分面值為帆船圖、角面值為農(nóng)獲圖、元面值為牌坊(宮門)圖,共計22枚,于1914-1919年發(fā)行。
其中,2元面值票在印刷操作上造成了中心宮門圖倒印變體,俗稱“宮門倒印”郵票?!皩m門倒印”錯體票僅流出48枚,被譽為“民國珍郵榜首”。在2010年蘇黎世亞洲香港春季拍賣會上,一枚“宮門倒印”票曾拍出97.75萬港元的天價。
三、北京老版帆船誤蓋“限省新貼用”郵票
北京老版帆船誤蓋“限省新貼用”郵票。1915年中華郵政在新疆省發(fā)行了一組北京一版帆船、農(nóng)獲、牌坊,郵票上中部加蓋了豎寫“限新省貼用”字樣,因“限”字偏右一點,與其它字不夠豎直,集郵界稱為“歪頭新省”票。
此組郵票共16種,其中加蓋紅字1元票中,將“新省”二字誤蓋為“省新”,從而形成“限省新貼用”字樣,集郵界把這種列為“民國四珍”郵票。據(jù)悉,存世量僅20余枚,1998年中郵大地公司拍賣時單枚票價成交價27.5萬元。
四、北京一版帆船3分暫作2分倒蓋票
北京一版帆船3分暫作2分倒蓋票。1922年11月至1930年10月間,郵政總局委托北京財政部印刷局在北京一版帆船票上加蓋“暫作”二字,其中面值為3分的帆船票加蓋“暫作貳分”竟然存在倒蓋現(xiàn)象。
集郵界將此票列為“民國四珍”,早期多為外國集郵家收藏,海外知名度較高,該票存世量不超過20 枚,舊票前些年一枚售價就達(dá)數(shù)萬元。
五、北京二版帆船4分暫作3分倒蓋票
北京二版帆船4分暫作3分倒蓋票。1925年至1936年間,當(dāng)時郵政局又委托北京財政部印刷局在北京二版帆船票上加蓋“暫作XX分”字樣加蓋共有6種,其中4分暫作3分票也出現(xiàn)倒蓋現(xiàn)象。
集郵界也列入“民國四珍“之中,存世量不足20枚,未使用的新票前些年拍賣時單枚票價25萬元以上,舊票達(dá)3萬多元。
六、“孫像邊飾倒印”票
“孫像邊飾倒印”票。紐約版孫中山像2元中心倒印郵票,俗稱“中山倒”郵票,是1941年2月21日開始發(fā)行的全套16枚孫中山像郵票中的一枚2元面值錯體票。因為是在紐約美國鈔票公司印刷的,故又稱“紐約版”。其成因與前述“宮門倒印”郵票一樣,也是由于在雙色套印時,第二次將全張紙放倒所致。
此票僅在1945年由重慶中學(xué)生鄭晴初發(fā)現(xiàn)了1個倒印全張(50枚),至今再無新發(fā)現(xiàn)。存世的“中山倒”郵票,均出自該全張。
由于存世量少,被集郵界列為“民國四珍”之后的“民國第五珍郵”。1992年9月30日,在香港舉辦的“中國和香港珍郵、信封”大拍賣中,曾以121萬元港幣拍出一件這種錯體票的十方連,轟動郵壇。
民國郵票歷盡了紛爭戰(zhàn)亂的年代,且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不可避免地受到嚴(yán)格的庫存處理:集郵業(yè)完全停辦后,郵電部作出決定將258萬枚中華民國郵票全部摧毀,每個只留下一部分。其存世之少,促使如今民國郵票一直受到中外集郵收藏者的青睞,成為高價值的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