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8年3月9日,根據(jù)***的建議,由總理衙門委派英國人赫德主持海關(guān),試辦郵政,此為中國近代郵政之開始。同年7月,海關(guān)郵政發(fā)行了靠前套郵票,因圖案是龍,習稱“海關(guān)大龍郵票”;又因比第二套以龍為圖案的郵票圖幅大,所以又叫“大龍郵票”。雖然在1865年由上海工部書信館發(fā)行過一套以龍為圖案的郵票,但因上海工部書信館是帝國主義在華的郵政機構(gòu),所以此套郵票不能算作清代郵政郵票。
海關(guān)大龍郵票的圖幅為22.5 x 22.5毫米,齒孔12.5度,凸版,有背膠,由上海海關(guān)造冊處凸版印制。全套3種面值。幣值為關(guān)平銀。其中,1分銀為綠色,3分銀為紅色,5分銀為黃色。刷色的深淺和明暗有差別。由于是分期印制而產(chǎn)生不同的差別,所以大龍郵票又分為薄紙、闊邊、厚紙3種。
1878一1882年間印制的,紙質(zhì)韌薄而略微透明,圖框間距約2.5毫米,印址最多,為薄紙大龍。1882年印制的,圖框間距約4.5一5毫米,印及較少,為闊邊大龍。1883一1885年間印制的,紙質(zhì)厚而不透明,圖框間距約2.5一3。25毫米,為厚紙大龍。厚紙大龍中又分光齒、毛齒兩種。據(jù)《費拉爾手稿》記載:大龍郵票的發(fā)行量為46600枚。而綿嘉義則記載共約100萬枚。其中,以闊邊印量最少,據(jù)說僅2萬枚,最珍貴,尤其是黃5分新票,目前價約3萬元(人民幣,下同),為中國早期郵票中的珍品。值得一提的是,竟有一件25枚的黃5分新票的全張孤品,長期保存在美國已故的集郵家施塔郵集中,被譽為西半球最昂之華郵,1991年,被香港華人集郵家林文淡以37.4萬英鎊拍得。另外,在厚紙大龍票中,還有中縫漏齒現(xiàn)象,如1分銀直雙連中縫漏齒和3分銀直雙連中縫漏齒,均為珍郵。
自海關(guān)大龍郵票發(fā)行以來其發(fā)行歷史、子模特征、版式、貼用的信封等均成為集郵家研究的熏點。研究海關(guān)大龍郵票的專家主要有陳湘濤、黃建斌、吳樂園、林文淡、趙人龍、楊耀增等,目前,海關(guān)大龍郵票的發(fā)行日期被認定在1878年7月24日到8月1日間。
由于海關(guān)大龍郵票特殊的歷史地位和意義,以及不菲的價格,所以多年以來就有多種偽品出現(xiàn)。
偽品的圖案雖然和真品相差無幾,但紙質(zhì)、圖幅、齒孔、印制等與真品相比,有明顯的不同。一般來講,海關(guān)大龍郵票真?zhèn)蔚膮^(qū)別在于:
真品:雕刻凸版印刷,圖案清晰,刷色正,紙質(zhì)優(yōu)良,厚紙均勻,薄紙有透明感,齒孔為12.5度,圖幅間距準確。
偽品:平版印刷,圖案模糊牲飾渣,刷色變異,紙質(zhì)粗劣,厚薄不均,無透明效果,齒孔度不足,圖幅間距混亂等。
大清朝時期的海關(guān)大龍郵票是中國郵票史上的靠前枚郵票,它是中國郵票史上上的開山鼻祖,歷史意義重大,承載了中國清***時期的歷史溯源。